违停奥迪的不是副市长!张口造谣岂能无责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   时间:2023-05-28 22:07:56


【资料图】

连日来,哈尔滨一男子疑似违章停放车辆并回怼交警的视频在网上传播。

这一事件引发关注的原因有二:一是涉事男子态度异常嚣张,还反问交警姓名;二是有人言之凿凿说,涉事男子为当地一谭姓副市长。不少围观者和自媒体自动脑补了一场官员怒骂交警的闹剧,并按照熟悉的“剧本”添油加醋。警方尚未说什么,诸位网络福尔摩斯不仅“门儿清”,而且已经给当事人“定了罪”。

然而,警方一纸通报彻底打了这些人的脸——涉事车主为一服装公司员工,所驾车辆为其父所买。也就是说,谭市长纯属“躺枪”,莫名被“键盘侠”抨击了一番。回看这场风波,网络“侦探”说得有鼻子有眼,但依据不过是当事人的奥迪车、白衬衫、黑夹克以及大致身材。在其眼里,这些“厅里厅气”的要素就是“证据”,然后就可以肆意编造官员作威作福的故事了。这种逻辑何其荒谬。如今警方调查澄清了谣言,那些恶意猜测、胡乱扣帽之人应当负何责任?还是毫发无损,收起长舌又转战下一条新闻评论区了?

造谣一张嘴,辟谣跑断腿,如今成为网络日常。比如,同样是这两天,还有另一则视频热传——理发店内,一熊孩子剪断了一顾客的长发,这位顾客索赔后遭遇网暴。“小题大做”“头发再美也掩盖不住内心丑陋”之类评论,让其倍感冤枉。明明当事双方都已达成解决方案,一些网友还大当“道德判官”,拿污言秽语抨击这位顾客,其实没比惹事的熊孩子文明多少。

网络带给我们发声的便利,却从未赋予我们妄言的自由,网名与头像更不是作恶的挡箭牌。一些人穿上网络“马甲”,动辄站在自以为的道德制高点上喊打喊杀。殊不知,这是侵害他人名誉和隐私,不仅缺德,更可能违法。在网络舆论的发酵下,任何小唾沫星都可能演变成一场个体所不能承受的暴风雨。在人人都有“摄像机”的情况下,每一个“路人甲”都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。一旦网络秩序失守、法治缺位,谁都有可能沦为下一个受害者。

中央网信办近日发布消息,3月10日以来,重点平台累计清理违规信息141.09万余条,处置违规账号92.76万余个,其中永久关闭账号6.66万余个。相关部门不会对“键盘伤人”坐视不管。不要不明真相、张口就来,不要人云亦云、跟风起哄,这是一场场风波留给我们的警示。

(原标题:违停奥迪的不是副市长!张口造谣岂能无责)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员 夏天

最新资讯

业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