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贡问孔子:“有没有一句话,能让我们终生受用。”
孔子说:“应该是‘恕’吧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宋代学者朱熹点评:“恕,推己以及人也。”
人生路上,难免遇到烂人烂事,总有一些东西,让我们绕不过去。
因此,悟透一个“恕”字,是修行,也是改变命运。
01
不懂得放过的人生,是灰色的。
历史上有一个典故,叫“我不杀伯仁,伯仁因我而死”。
东晋时期,王导、王敦、周顗(字伯仁)都是名臣。
晋元帝永昌元年,王敦不满现状,起兵反叛。王导是王敦的堂弟。按照当时的律令,反叛的人,很可能被株连九族。因而,王导非常担心家人的安危,跪在宫殿门口,请求皇上饶恕。
周顗去上朝,经过宫殿门口。王导赶紧拉住他,说:“我一家老小,上百口人,就托付给你了。”
周顗没有做声,直接进宫了。到了宫里,他例举了王导的各种成绩,皇上因此答应不株连王导全家。
出宫后,周顗担心皇上出尔反尔,又写了奏章,保全王导。
王敦打败了朝廷的军队,并自任为丞相,权倾朝野。他问王导:“周顗可以担任什么职位?要害掉了他吗?”
王导没有做声,王敦认为是默认了“加害”的方法。
当周顗被害之后,王导才看到奏章,叹息道:“我对不起恩人啊,到阴曹地府也会负罪了。”
因为不愿意放过“不愿意帮忙的人”,到真正帮忙的人受到了伤害,这就是典型的恩将仇报。最要紧的是,王导因为一次“小肚鸡肠”,毁掉了自己的名声,也让自己的后半生,惶惶不安。
能够活得洒脱的人,都是问心无愧的人。如果内心有一道梗,就算是山珍海味,吃起来也不会香甜;家庭再温暖,房子再大,都会导致失眠。
境由心生。你为难别人的时候,就像拿着一根针,扎伤别人。但是你得用力,还得防备针头对着自己。如果你总是去扎别人,难免会有几次扎伤自己。
02
放过别人,人生才有拐点。
有时候,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一大早去买菜,菜贩子找零的时候,少给了几角钱。或许是算错了,或许是故意这样做的。
你很生气,认为菜贩子缺德,应该理论一番。
当你因为几角钱而耿耿于怀的时候,一整天都不快乐。
如果你到了夜里,忽然想明白了,菜贩子的生活好难,为了几角钱而奋斗。那么你夜里还能睡一个安稳觉。
更不可思议的是,第二天遇到菜贩子,他使劲向你道歉,说“找错钱了”。你会觉得自己特别高尚。
一粒灰尘,放在脸上,浑然不觉;放在眼睛里,会很痛苦;放在心上,就会变成一块石头。改变处理灰尘的办法,就是你的拐点。
清代小说《醉醒石》里,有一个叫姚一祥的书生,去赶考的时候,把身上的十两银子给了落榜的秀才。
当姚一祥做官吏的时候,落榜秀才一举高中,做了察院,变成了姚一祥的顶头上司。
秀才说:“我给你一个发财之道——为牢狱里的人申冤,一定可以得到一大笔钱。”
姚一祥经过调查,发现牢狱里真的有被冤枉的人。于是他写下诉状,给了秀才。被冤枉的人被放走了,姚一祥也辞职了。
秀才以为,姚一祥捞了一大笔钱,及时隐退,是聪明之举。
姚一祥的后半生,过得朴素而从容,儿女也通过科考,进入官场。
《菜根谭》里说:“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,纵纷若乱丝,终当就绪。”
人生最难的,不是金钱和位置,而是“从容”;人际关系,最难的不是帮忙,而是帮忙之后不去计较,能够慢慢淡忘。
你对别人的好,都忘了,别人对你的好,积极回报。
心眼小了,尘埃也会变成压力;心眼大了,生死都能置之度外。你让别人活得更好,自己也会活得更好。
03
恕人恕己,是每个人的必修课。
俗话说:“猛龙不与蛇缠,雄狮不与狗争。”
把“恕”字拆开来说,你可以这样理解:“如果,心会怎样。”
每次要纠缠的时候,就问一问自己的心。到底在想什么,要会有什么样子的结果。让你心安的选择,大概率是对的;心在郁闷,在纠结,一定是错的。
学会恕己。
曾国藩在《诫子书》中写道:“主敬则身强,主敬者,外而整齐严肃,内而专静纯一,斋庄不懈,故身强。”
做人要敬畏自己。也就是说,要自律,但凡会伤天害理的,坚决不做;但凡会损害身体的,要及时停止。
网上说“熬过去,你就赢了”。很多事情,是熬不过的,最好是“算了”。
主动恕人。
你有你的活法,别人有别人的活法。你不要用自己的标准,去衡量别人。
同样一双鞋,穿在不同的人脚上,效果不同。
当你把脚伸入别人的鞋子的时候,马上就会感知到,并且很不舒服。
放过别人,才会找到自己的鞋,才会舒舒服服走路;才会看到风景,而不是人头和臭脸。
04
真正让一个人难受的,不是外界的流言蜚语,也不是阴霾密布的天空,而是纠起了自己的内心。
只有小鬼子,才会举起刀枪,大声说:“挨家挨户的搜查,一个也不要放过。”
正人君子,会放下刀枪,放过身边所有的人,放过自己遭遇的所有事。或许很多的事情,一辈子都忘不了,但是可以坦然接受,再次提起来,就像谈论别人的事情一样轻松。
所有放过的,会成全更好的你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